2023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教育知识刷题(23)

来源:招教网时间:2023-04-17 18:13:28责任编辑:bianji4

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 *备考没方向?
  • *考试时间不清楚?
  • *成绩看不懂?
  • *考试内容没有掌握?
  • *拿证之后何去何从?
  • *别人上岸也这么难?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综合素质

01

小王是今年新入职的老师,学校分配李老师来指导小王。李老师将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心得毫无保留的分享给小王,当小王遇到困难的时候也及时进行帮助。不久之后,小王就适应了学校教学,并做出了一定的成绩。李老师的做法符合了( )的职业道德。

A.终身学习

B.爱国守法

C.教书育人

D.爱岗敬业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 年修订)的内容,包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和终身学习。

选项A,终身学习,要求教师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选项B,爱国守法,要求教师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选项C,教书育人,要求教师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选项D,爱岗敬业,要求教师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题干中,李老师毫无保留的将自己的心得和经验分享给小王,而且在小王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给予帮助,践行了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的理念,因此符合了爱岗敬业的要求。

因此选项A、B、C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择D选项。

02

张老师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人。同样在课上对老师提出疑问,如果是成绩好的学生,张老师就会奖励夸奖;如果是成绩不好的学生,张老师往往都会冷眼相待。张老师的“爱憎分明”( )。

A.正确,体现出张老师对学生因材施教

B.正确,体现出张老师为人师表

C.不正确,张老师没有做到为人师表

D.不正确,张老师没有做到关爱学生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

选项A,张老师的做法不正确,因材施教是指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教育,题干未体现。与题干不符,A选项排除。

选项B,张老师做法不正确,为人师表是要求教师遵守社会公德,严于律己,作风正派,以身作则,注重身教。题干未体现。与题干不符,B选项排除。

选项C,张老师做法不正确,因为张老师没有公平公正对待学生,没有做到关爱全体学生,而不是没做到为人师表。与题干不符,C选项排除。

选项D,关爱学生要求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题干中张老师对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学生没有做到公平对待,没有做到关爱学生。故D选项正确。

综上,选项A、B、C 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择D选项。

0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宽容精神是一切事物中最伟大的。——欧文

材料二:11月16日为国际宽容日。“宽”,意为宽广胸襟,少些计较。“容”,意为换位思考,包容他人。生活中的爱与美好,都需要宽容的人际关系去构建。让我们宽容待人,和世界说声“没关系”!

(摘编自《国际宽容日|和世界说声“没关系”》,来源:新华网)

根据材料内容,联系实际,写一篇论说文。

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写作)

【参考例文】

奏响宽容的乐章

毛主席曾说:“意志坚如铁,度量大似海。”薛瑄先生亦道:“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宽容是每个人生活中的必学技能,也是我们一生中的必修科目。身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文化的传递者,我们更要常怀宽容之心!

宽容是人际和谐的必由之路。清代康熙年间的礼部尚书张英在桐城的老宅与吴家相邻,两家因宅基地发生争执,地方官惧于张、吴两家均是望族而难以决断。张英收到家中信件知晓此事后,回信劝说家人宽容谦让,张家于是主动让出三尺宅基地,吴家被张家的心胸打动,也让出三尺空地,才有了今天象征着宽容美德的“六尺巷”。试想,如果两家都无宽容之心,锱铢计较不肯退让,邻里之间必生嫌隙,又何来流芳百年的佳话?正是因为彼此的退让与宽容之心,张、吴两家才能和睦相处,并为我们留下一桩美谈。所以,我们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要保持宽容之心,方能拥有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

宽容是润物无声的教化之道。古往今来伟大的教育者,多以宽容之心教化育人。远有孔子宽容对待曾经欺侮过自己的子路,以礼逐步教化子路,最终使子路成为“七十二贤人”之一。近有苏霍姆林斯基宽容理解私自摘下学校花房中花朵的小女孩,呵护了孩子天真纯洁的孝心与善良。教育者只有常怀宽容之心,以宽容之道教化学生,才能帮助学生不断成长,使学生拥有美好的未来。可见,在古今无数经典的教育原则中,宽容于其中闪烁着恒久的光辉。

宽容是国家繁荣的进步之力。战国时期,廉颇与蔺相如同为赵国的重臣,二人一文一武为赵国立下了无数功劳。后蔺相如因渑池之功升任上卿,地位超过廉颇,引起了廉颇的不满。蔺相如为国家大局考虑而摒弃私怨,面对廉颇的挑衅屡屡宽容忍让。廉颇得知实情后,大为惭愧,负荆请罪,感叹道:“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蔺二人重归于好,自此更是齐心协力帮助赵国发展。正因为蔺相如怀有宽容之心,才能化解私怨,与廉颇合力推动赵国发展,使赵国愈发强盛,得以抵御强大的秦国多年。因此, 我们也要懂得宽容之道,用宽容为国家的发展增添助力。

宽容,是大智大勇的表现,它不是计较一时的高低,而是胸怀全局,着眼未来;宽容是一种美德,它以宽广的胸怀、无私的心灵去包容一切事物和一切人;宽容也是一种教育,它昭示着教育者的大度与力量。让我们将宽容的种子播撒于心田,使宽容的繁花开遍人生之路吧!

解析:

【审题立意】

我们可以用抓关键词句法分析材料,材料中关键词十分明显,就是“宽容”,且材料二对宽容的含义进行了解释:“宽”,意为宽广胸襟,少些计较。“容”,意为换位思考,包容他人。我们可从“宽容”、“宽以待人”等角度思考,本文围绕“我们要常怀宽容之心”这一立意行文。

【结构布局】

【写作素材】

1.理论论据:

(1)意志坚如铁,度量大似海。——毛泽东

(2)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薛瑄

2.事实论据:

(1)六尺巷的故事。

(2)将相和的故事。

(3)孔子宽容对待曾经欺侮过自己的子路。

(4)苏霍姆林斯基宽容理解私自摘花的小女孩。

教育知识

04

非制度化的代表人物有( )。

A.保罗·朗格朗

B.杜威

C.库姆斯

D.夸美纽斯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非制度化的代表人物。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经历过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三个阶段。非制度化教育提倡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库姆斯等人主张非正规教育的概念和伊里奇所主张的非学校化观念都是非制度化教育思潮的代表。故C选项正确。

选项A,保罗·朗格朗是终身教育的代表人物。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选项B,杜威是实用主义代表人物,是现代教育学的代言人。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选项D,夸美纽斯是教育学之父。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综上,本题正确答案为C。

05

“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这句话体现了教育的( )。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人口功能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政治功能。

A项教育的政治功能指教育不仅为一定社会的政治所决定,而且也给予一定社会的政治以巨大的影响。题干中的内容含义为“古代的仁义之君深知这个道理,故此(能)登上宝座统治天下,(他们都)无不认为宣传教育工作是首要的政务”。体现了教育的政治功能,之所以可以统治天下,是因为通过教育来使人民归顺和服从,利用思想来统治人民,体现了教育可以维护统治的政治功能。

B项教育的经济功能指教育可以促进劳动力再生产、再生产科学知识、再生产科学技术。

C项教育的文化功能指教育可以促进文化传承、选择、创新、融合。

D项教育的人口功能指教育可以促进人口质量的提高,人口结构的合理,人口数量的更改,人口的流动等。

综上,本题选择A。

06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句话主要强调的是( )。

A.个体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B.教学相长是推动人发展的必然途径

C.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具有主导作用

D.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互补作用

【答案】A。解析:“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该句在强调具体个体的“修行”或“造诣”到底怎样,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个人努力,所以是在强调主观能动性的作用。故此正确答案选A。

B选项,表述错误,推动人发展的必然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而不是教学相长。

C选项,表述错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具有主导作用。

D选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互补作用,侧重在教学过程中,而题目当中强调的是具体的个人。故不符合题意。

B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故此题选A。


2024教资上岸大本营

  • 考试公告
  • 成绩查询
  • 资格认定
  • 备考讲座

扫码进群,备考路上不孤独,互帮互助,共同上岸!

点击打开

收藏

复制链接

微信扫一扫

手机登录下载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

— 登录账号,免费查看完整备考资料 —

每日一练

历年试题

面试宝典

时政热点

欢迎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