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教育知识刷题(31)

来源:招教网时间:2023-04-18 14:49:30责任编辑:bianji4

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 *备考没方向?
  • *考试时间不清楚?
  • *成绩看不懂?
  • *考试内容没有掌握?
  • *拿证之后何去何从?
  • *别人上岸也这么难?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综合素质

01

考试是现代数学质量评价的手段或工具,以下关于考试说法错误的是( )。

A.考试只具有工具属性,不具有教育的本质属性

B.考试通过书面、口头提问或实际操作方式,考查参加考试者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C.考试既可以为应试教育服务,也可以为素质教育服务

D.当前阶段,要注意强化考试的选拔功能,弱化考试的反馈功能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新课程改革中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区别。

A选项,既然考试是作为一种教学质量的评价手段和工具,那它就只有工具属性,而不具有教育的本质属性。这是因为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不同的考试观,在于赋予考试什么样的作用,进而如何设计考试、组织考试、实施考试和对考试结果进行处理。当前,我国的考试制度,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或是学业考试,均具有明显的选拔性,导致了整个教育领域存在严重的应试化倾向,所以考试只具有工具属性,不具有教育的本质属性。

B选项,考试是检测教育质量评估教师教学水平和检查学生掌握所学知识以及学力水平的重要手段,是教育信息反馈的重要渠道,是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此,考查参加考试者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此说法正确。

C选项,考试既可以为应试教育服务,也可以为素质教育服务。考试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保证教育活动实现教育目的的一种手段,任何教育模式都不能缺少考试。因此,素质教育也需要考试,也需要正确发挥考试的功能。考试在素质教育目标的督导下,能够有效引导、促进、激励、调整受教育者生理和心理发展。考试过程与素质教育全过程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二者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总目标下构成统一。

D选项,违背了新课改评价观。新课改评价观强调要注重评价的发展性功能,重过程,反对甄别与选拔。所以D选项说法错误。

ABC三项均与题意不符合,故本题选择D选项。

02

教师引导学生而不是代替学生做出选择,这是尊重和发挥( )。

A.学生的主体性

B.学生的差异性

C.学生的创造性

D.学生的发展性

【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课改的学生观,属于理解类知识。我国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就是教育“以人为本”,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选项A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指学生处于教育活动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

选项B学生的差异性指学生与学生之间是不同的,教师要正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克服按照统一标准和尺度去衡量学生。

选项C学生的创造性指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有自己的思想,教师不能把自己的个人意志强加于学生的思想之上,应当因势利导,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意识。

选项D学生的发展性指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教师不能因学生的错误而完全否定学生。

题干中教师引导学生做出选择,而不是代替学生做出选择,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是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的体现,因此选择A。

03

材料:

李老师认为,要让孩子树立自信心,就必须让孩子发现自己的优点。在一次课上,李老师组织学生讨论:“你有哪些优点?”同学们讨论得非常激烈,有的说自己乐于助人,有的说自己孝顺父母,有的说自己尊敬老师……大家发现原来自己和小伙伴都有很多优点呢。这时,一向活泼好动的小明把手举得很高。李老师说:“小明,你说说自己有哪些优点?”小明说:“你为什么总是叫我们说优点啊?我爸爸说,每个人都有缺点,大人有缺点,老师也有缺点,你也有,我想说缺点。”教室里一下安静了,李老师愣了一下,然后说:“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老师也有缺点,请大家经常帮助我哦!

“大家围绕小明的观点进行讨论吧!”大家七嘴八舌。最后,李老师总结道:“我们谈自己优点的同时,也要正视自己的缺点,改正了缺点,我们会更强。”

课后,李老师在自己的日记里记录了这件事,并打算在合适的时间组织学生举办一次“我的小秘密”讨论活动,让同学们说说自己平时不好意思说出口的缺点,并引导他们改掉这些缺点。

问题:

请结合材料,从教育观的角度,评析李老师的教育行为。

【参考答案】

李老师践行了素质教育的教育观的具体要求,他的教育行为是值得肯定的。

首先,素质教育的教育观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强调在教育中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材料中李老师通过集体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析自己的优点,同时学会正视自己的缺点,使学生都能认清自己,全面和谐地发展。

其次,素质教育的教育观要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素质教育认为每个学生都是个体,存在差异性,因此在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以外还应当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材料中李老师承认学生之间存在个性差异,也承认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并引导他们健康和谐地发展。

最后,素质教育的教育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材料中李老师组织学生讨论,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更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践行素质教育的教育观的具体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个性化、全面化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育知识

04

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决定教育领导权的社会因素是( )。

A.政治经济制度

B.社会生产力水平

C.社会文明程度

D.学校教育制度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包括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与生产力、教育与文化。

选项A,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和教育目的,影响部分教育内容。

选项B,生产力水平决定了教育发展的水平、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制约教育体制、结构的变化、课程设置、教育的内容和手段,影响着教育目的的确定。

选项C,社会文明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文明指人类社会的开化状态和进步程度,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所获得的积极成果的总和,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等方的统一体。狭义的社会文明是指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并列的一种文明形态。与题意不符,排除。

选项D,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国家设立怎样的教育制度,什么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进入不同教育系列的标准怎样确定,基本上是由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

综上,决定教育领导权的社会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故本题选择A选项。

05

语文教材修订后保留了优秀的传统篇目,撤换了一些与时代要求不符的文章,这主要体现了教育的( )功能。

A.文化传承

B.文化选择

C.文化创造

D.文化融合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为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以及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对语文教材中的文章进行筛选,撤换与时代要求不符的文章主要是为了适应文化的发展,去粗取精。这是教育具有文化选择功能的表现。因此,B选项正确。

A选项,文化传承指的是通过教育将文化由上一代传递给下一代。

C选项,文化创造指的是通过教育产生新思想或新产品。

D选项,文的化融合是不同文化在传播、接触、采借、移植的过程中相互调整、适应,从而产生新的文化体系的过程。

综上分析,排除ACD选项。故本题选择B选项。

06

教育的隐性功能是伴随着显性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的功能。(中学辨析题)

【参考答案】

此说法正确。

按教育功能呈现的形式划分可以将其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教育的显性功能指教育活动依照教育目的,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吻合的结果,显性功能的主要标志是计划性。教育的隐性功能指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性的功能。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的区分是相对的,一旦隐性的潜在功能被有意识地开发、利用,就可以转变成显性教育功能。

因此题干说法正确。


2024教资上岸大本营

  • 考试公告
  • 成绩查询
  • 资格认定
  • 备考讲座

扫码进群,备考路上不孤独,互帮互助,共同上岸!

点击打开

收藏

复制链接

微信扫一扫

手机登录下载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

— 登录账号,免费查看完整备考资料 —

每日一练

历年试题

面试宝典

时政热点

欢迎登录